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始終堅持“立德為本、文化為魂、學術為基、實踐為源”的人才培養理念,建立“文化潤育、科學教育、創新實踐”三位一體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俄協同育人共同體,強化全過程質量保障。
2023-2024學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共有6名學子榮獲國家獎學金。為展示砥礪奮進、追求卓越的優秀學子風采,學校特別策劃“2023-2024學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風采展示”系列專題報道,看他們如何在書海探知、科研攻堅、實踐沉淀……本期帶你走近工程系2022級鐘奇山的故事,一起聽聽這位“六邊形戰士”如何用模型和代碼書寫人文關懷——

鐘奇山,中共預備黨員,工程系2022級本科生,GPA3.96。
從圖書館“釘子戶”到建模雙冠王
初入大學校園,面對全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和多元選擇,大一的鐘奇山也曾迷茫過,但他深知學習始終是學生的首要任務,于是開啟了一段如苦行僧般的求知之旅。
每天清晨,他早早踏入圖書館開啟一天的學習。從理解基礎課程的概念到深入剖析復雜的理論,他反復琢磨每個知識點,直至融會貫通。一整天的時光,他都沉浸在書本與筆記的世界里,與難題鏖戰,和疑惑周旋。
這份努力與堅持,換來了學業上的累累碩果。他連續四次獲得校級一等學業獎學金,榮獲2024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年度人物、優秀學生標兵、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稱號;他積極參與學科競賽,與隊友們齊心協力,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省級一等獎和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H獎。正是在這不斷學習與探索的過程中,他逐漸撥開迷霧,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方向——投身科研,希望用技術為社會做貢獻。



視野打開: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到北理工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鐘奇山懷揣著對廣闊世界的憧憬與對知識更高峰的向往,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校外學術交流活動。
他參加新加坡國立大學機器學習主題冬令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辨,在機器學習課題里勇闖難關。從數據預處理到模型構建,反復嘗試優化。所在小組奮戰數個日夜后,榮獲“優勝小組”稱號,他也在這次國際交流的舞臺上,真切體會到了國際交流對于拓展學術視野、提升專業素養所蘊含的價值。

在北京理工大學暑期人工智能集訓的實戰演練中,面對復雜項目任務,他將理論化為實踐,遭遇瓶頸時堅持求解,不斷提升技能,最終榮獲“優秀營員”稱號。

AI+關懷:想讓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冷冰冰的代碼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一下學期,鐘奇山參加了校級大創項目——第三視角下的行為識別技術研究,獨立完成了數據處理、模型搭建、實驗測試和結項答辯。面對大創項目中的各種困難,他憑借著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頑強的毅力面對。大二下學期,鐘奇山跟隨導師在學校人工智能研究院開展研究,專注于情感對話這一前沿科研方向,致力于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人們提供情感支持。
初入實驗室,他便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嚴謹與艱辛。為了攻克難關,他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積極向導師求教,與實驗室師兄師姐們深入探討。科研之路雖布滿荊棘,但他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必能用人工智能的力量,溫暖人們的心靈,為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六邊形戰士:班長×心理委員+領航員=?
在學校,他身兼數職。作為班長,他精心策劃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與向心力,讓班級成為同學們溫馨的港灣;作為學習委員,他主動分享學習經驗與學習資源,幫助同學們攻克學習上的難關,在班級中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作為心理委員,他為同學們排憂解難,給予大家心靈上的慰藉與支持。

此外,他曾擔任C語言課程助教,在輔助教學過程中,耐心輔導學弟學妹們,將自己所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作為工程系領航學長,他積極參與新生的引導工作,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他們指引方向,幫助大家更快更好適應大學生活。
在這些工作經歷中,他收獲了同學們的信任與尊重,也深刻體會到了奉獻與擔當的意義。“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愛的力量,服務他人,實現自我。
學業、科研、實踐、奉獻……多條道路相互交織,共同助力他在成長之路上穩步邁進。未來,他將以篤定之志、踏實之行,堅定地邁向遠方,無論前路多遠、挑戰多難,都必能達成目標,收獲屬于自己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