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0月24日,為了讓同學們深刻領悟三中全會精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袁曉江教授在講授三中全會精神時,帶領部分同學到深圳羅湖人民南商圈親身體驗改革開放的歷史、成就和巨大變化。
羅湖人民南商圈是深圳經濟特區起步的地方,見證了深圳經濟特區40多年的歷史。這里是原寶安縣深圳鎮的商業中心,有歷經120多年的羅湖口岸、羅湖橋和火車站。一百多年來,一直是深港兩地,以及香港與內地的主要通商口岸。正因為這種特殊歷史背景和地理條件,成為深圳經濟特區啟動之區。一片農田和荒山迅速成為繁華市區。1986年建成的國貿大廈是當時全國第一高樓,創造了聞名世界的“深圳速度”。1984年鄧小平來到這里,參觀了羅湖口岸、火車站和正在建設的國貿大廈;1992年鄧小平再次來到這里,登上國貿大廈旋轉餐廳,指出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袁曉江教授給同學講改革開放歷史,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高舉改革大旗,就是要順應歷史潮流,將改革進行到底。
?光華商業廣場建成于2004年,位于人民南商圈中心,是深圳首家與地鐵無縫連接的國際綜合性購物商場,是商業中心的“旺地”,商場有12萬平??營業面積,年客流量2000-3000萬?次。由于商場定位準確,地理位置好,離口岸近,開業以來,一直保持旺盛活力,經營業績不斷攀升,這里有許多國際國內品牌,有的是在金光華的首店。商場經理李康榮、果秀玲等和人民南商圈黨委組織員洪麗香、黃皓敏與師生座談交流,李康榮向同學們介紹商場的基本情況、成功經驗和未來發展。李康榮認為,金光華的發展是改革開放的縮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金光華的發展,金光華成長的第一步都是依靠改革開放的力量。同學們實地參觀了“海底撈”“GALTSAND”“POLO”“MJUT”等名牌店,并與經理和店員,以及顧客交流,了解他們經營和購物的體會。

羅湖社區地處深港邊境和羅湖口岸,是改革開放前沿的最前沿。深圳經濟特區的開山炮從這里響起,深圳經濟特區的第一個工地從這里開啟。社區黨委書記姜德榮向同學們介紹社區的功能、黨建、群團、社會工作、志愿者工作等。他表示,羅湖社區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建設者,目前正在全力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社區更完善的體制機制,從而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同學們真切地感受社區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福祉。

佳寧娜廣場緊鄰羅湖社區,1996年建成,有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集商業、餐飲、辦公、居住等為一體,是深圳早期最大規模城市綜合體。佳寧娜廣場創始人,原全國政協委員馬介璋,是最早來深圳投資的港商之一。人民南商圈黨委副書記林曉麗、黨支部書記楊軍向同學們介紹人民南商圈的變遷,國貿大廈、佳寧娜廣場的特色。
同學們通過參加座談、聽取介紹、隨機訪談、現場調研等,從多角度了解改革開放歷史,深切感受到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不僅讓同學們在實踐中收獲了知識,更讓他們深刻領悟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探索改革開放的新征程,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